1.《苗民嫁娶图》
▲沈宗骞《苗民嫁娶图》《苗民嫁娶图》是沈宗骞以绘画的方式,力倡恢复婚礼素朴古风的作品。图中描绘的是婚庆“六礼”之“亲迎”的场景,包含“新人对视”“迎宾奉酒”“鼓乐齐鸣”三个部分。全卷虽无华丽殿堂与盈门车马,但成婚双方欣喜之情不减分毫。画家正是借此情境,“讽今之士民家,其娶嫁赀费甚过于侯王者”,表达出绘画应有益世道人心的期冀。
2.《风尘三侠图》
▲任颐《风尘三侠图》《风尘三侠图》是任颐早期人物画的代表作。此图以民间侠义传说“风尘三侠”为主题,写红拂女、虬髯客、李靖三人在灵石旅舍相遇的一幕,场景设置富有故事性,笔墨则利落隽永,具有强烈的氛围感和视觉表现力。任颐曾多次以此主题进行创作,且无雷同,反映了他精于布局的艺术才能和强烈的创造意识。
3.《却坐图》
▲佚名《却坐图》《却坐图》乃“国宝”级作品,描绘的是西汉名臣袁盎谏止汉文帝宠妃慎夫人与帝、后同坐的故事。此图一般被认定为南宋作品,但谢稚柳认为其“似明人”手笔,当代也有研究者推断其创作时期不早于明代初期。尽管成图年代存有争议,但此图“瞻仰古圣王之治,以为规戒”的功用,则是确定无疑的。
4.《升平乐事图》
▲佚名《升平乐事图》《升平乐事图》以孩童的视角,展现了元宵节的玩乐活动,并详细描绘了不下二十种的花灯,堪称一场纸上“元宵灯会”。图中放风筝、燃鞭炮、扮钟馗之场景,则有禳灾祈福之意。此图通过妇孺玩乐的温馨场景,展现了元宵佳节的欢愉喜庆,寄寓了人们对福禄双全等人生乐事的期盼,更表达了对承平盛世之下,民众安居乐业的由衷称赞。
5.《弘历雪景行乐图》
▲唐岱、郎世宁、陈枚等《弘历雪景行乐《弘历雪景行乐图》描绘的是乾隆帝岁朝与皇族子弟共庆新春的情景。画中乾隆手拈如意,一男童燃烧柏枝,寓意辟邪祛秽、“百事如意”。侧旁的少年手持挂有双鱼磬的戟,寓意“吉庆有余”。画中还描绘了铺撒芝麻秆以供“踩岁(祟)”、堆雪狮占吉辟邪等情节,祥瑞纷呈,热烈喜庆,表达了辞旧迎新之时,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6.《山林采草图》
▲陈洪绶《山林采草图》画中描绘了西晋名士阮修持壶沽酒的情形。陈洪绶一生任气使才、放浪形骸,绘阮修率性放达,实则是写内心之桀骜不羁。这种直抒胸臆的表现方式,与“明三百年无此笔墨”的过人技法,使其作品不仅在清代便远播朝鲜、日本等国,而且在今天依然是世界各地博物馆中的珍贵藏品。
7.《盥手观花图》
▲佚名《盥手观花图》《盥手观花图》绘云鬟宫帔的女子晨妆初罢焚香对花之态。画中以色调暗沉的翠竹青障、湖石卉草烘托设色秾丽的人物与瓶花、妆奁等陈设,以侧身回眸的动态营造“人面牡丹相映红”的意境,写尽了深闺女子的盼睐有情,展现了宋人之精致与风雅。
8.《焚香祝圣图》
▲李氏《焚香祝圣图》《焚香祝圣图》又名“高阁焚香图”,描绘了依山临水的华美殿阁之中,一白衣男子携女眷焚香礼拜之景。画作巧妙运用远观视角,将画栋飞甍、风帘翠幕置于月色流转与烛影摇曳之间,望之宛如琼楼仙馆,绮丽艳逸。此图据称是依据南宋皇家园林绘制而成,画面细致地再现了南宋宫苑建筑的风格与细节,史学价值极高。
9.《内人双陆图》
▲佚名《内人双陆图》双陆,一种棋类游戏,因棋盘中“彼此、内外各有六枚”而得名。《内人双陆图》所绘即为唐代宫廷女子对弈双陆之景。作品一度被割裂为两段,年得以重裱合璧。此画曾被认为是“周昉真迹之仅存者”,后被定为北宋摹本。全图不仅是研究周昉及其追随者画风的重要参照,也为今人考证双陆这一业已失传的游戏提供了宝贵的图像资料。
10.《耕织图》
▲陈枚《耕织图》《耕织图》反映了清代的耕织场景。《耕图》描绘农人耕耙田地、播种布秧、施肥除草、灌溉收刈、打谷脱粒、筛簸砻稻、收米入仓的耕种过程;《织图》展现织女采桑育蚕、移筐分箔、上簇结网、剥茧抽丝、挑经显纬、染色攀花、剪裁成衣的蚕桑纺织过程。全册笔法工致,设色妍丽,既承袭传统中国绘画风格,又受西洋画派技法影响,具有清代宫廷绘画的典型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