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谷精草 > 谷精草功用主治 > 正文 > 正文

六部程式医案郭某心悸痰瘀滞络案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8/9 17:16:20

心悸痰瘀滞络案

郭某,女,77岁,年3月1日(农历己亥年正月廿五,雨水)初诊。

第一步、四诊审证——打开病锁之钥

主诉:反复心悸、胸闷、憋喘30余年,加重3月。

望诊:患者老年女性,形体微胖,面色晄白,精神欠佳,神疲乏力,睁眼无力,时有烦躁,舌诊:舌暗红,苔白。

闻诊:言语无力,音调孱弱,喘息声粗,呼多吸少,咳嗽音调较低,略显乏力。

问诊:反复心悸、胸闷、憋喘30余年,心脏彩超示心脏扩大,近3月余病情加重,动则气喘,咳嗽,无痰,肢体沉重,倦怠乏力,腰痛,眼干涩,无心前区痛,纳可,睡眠可,二便调。

切诊:手心尚温,无汗出,脉涩。

审证:气血亏虚→寒凝血瘀→痰阻气滞→痰瘀滞络。

第二步:审证求因——寻求病门之枢

患者老年女性,以反复心悸、胸闷、憋喘30余年为主症,何以审证为痰瘀滞络?其一,患者年迈体虚,面色?白,精神欠佳,神疲乏力,声音低弱,皆为气血渐衰之象;其二,患者眼干涩,舌暗红,脉涩,皆血行不畅、脉络瘀阻之象;其三,患者活动后即气喘,系久病伤正、肺气亏虚,气失所主。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喘》有云:“肺虚则少气而喘”,其四,久病损耗心之气阴,生化之源不足,气血阴阳匮乏,致心神失养,则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如《丹溪心法》中云:“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养者血,心血一虚,神气不守,此惊悸之所肇端也”。气血不足,易形成痰瘀等病理产物,致使血脉不畅,发为诸症。因此病因即不内外因——痰饮、瘀血。

第三步:求因明机——探究疗病之径

确立本病的病因,究其病机,一者患者高龄,久病气血阴阳亏虚,心神失所养,阴寒自生,凝滞血脉,症见面色?白、神疲乏力、心悸、胸闷诸症;再者,患者年老体弱,脾胃失于运化,气血生化乏源,宗气不得畅行,血脉亦会凝滞;脾失健运的同时,痰湿内生,痰滞心胸,则会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心脉运行不畅,亦导致咳喘加重。总结归纳其病机:气血亏虚→寒凝血瘀→痰阻气滞→痰瘀滞络。其中气血亏虚为本,痰饮、瘀血为标,但在该患者的发病过程中已形成的痰饮、瘀血又构成了新的致病因素。

第四步:明机立法——确立治疗之圭

本患者以反复心悸、胸闷、憋喘30余年,加重3月就诊。归纳本病病机后,急则治标,缓则治本,针对痰饮、瘀血予疏理气机、活血化瘀、辛温通阳、泄浊豁痰等治疗,《金匮要略》提出;“病痰饮水者,当以温药和之”,故治疗需以温化痰饮、行气降逆,兼以活血化瘀,并健脾益气养血以固其本。

第五步:立法组方——部署疗疾之阵

立法组方根据确立方法排兵布阵。第一步应予温阳化痰,行气降逆,方可参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二陈汤和《金匮要略》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二陈汤组成: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本方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治疗痰湿证,拟选本方主因标本兼治,以燥湿化痰为其标,同时兼有健脾、利湿、行气以治其本;瓜蒌薤白半夏汤组成:栝蒌实、薤白、半夏、白酒。《金匮要略心典》有云:“胸痹不得卧,是肺气上而不下也;心痛彻背,是心气塞而不和也,其痹为尤甚矣。所以然者,有痰饮以为之援也,故于胸痹药中加半夏以逐痰饮。”本方行气与祛痰并行,宽胸与通阳相协,化痰、活血、理气均寓于一方之中。

第六步:组方用药——派遣攻守之兵

处方:枳壳10g丹参20g陈皮10g鸡内金20g茯苓20g制延胡索15g生麦芽30g炒白术15g川芎10g清半夏9g苏子10g全瓜蒌20g薤白10g

7剂,水煎,1日1剂,早晚饭后分温服。

一、温阳化痰,行气降逆。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本草求真》云其:“味辛则散,散则能使在上寒滞立消;味苦则降,降则能使在下寒滞立下;气温则散,散则能使在中寒滞立除。”全瓜蒌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本草别录》云其“主胸痹”,清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三药合用,行气祛痰,宽胸散结。紫苏子降气消痰,《本草纲目》言其“治风顺气,利膈宽肠”,陈皮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与半夏相配伍,可化痰降气,治疗痰涎壅盛,胸膈满闷,喘咳短气;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开宝本草》言其能主:“劳气咳嗽,背膊闷倦,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此几味药行气兼化痰,气行则痰湿易散。

二、活血化瘀。《本草纲目》言延胡索能:“活血利气,止痛……”,川芎可行气开郁,祛除风燥湿,活血止痛;丹参可活血祛瘀,清心除烦,功同四物汤。上三味为伍,可行气止痛并活血养血逐瘀。

三、健脾益气。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炒白术燥湿利水,鸡内金、生麦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上四味功在健脾益气,致病求诸于本。

年3月8日(农历己亥年二月初二,惊蛰)复诊

药后患者气喘、咳嗽较前好转,动则气喘不明显,腰痛仍时作,肢体沉重,倦怠乏力,无心前区痛,眼部稍有干涩,纳寐可,二便调。舌诊:舌红苔白,脉诊:脉细涩。

方药:枳壳10g丹参20g陈皮10g鸡内金20g茯苓20g制延胡索20g生麦芽30g炒白术15g川芎10g清半夏9g苏子10g全瓜蒌20g薤白10g谷精草10g

7剂,水煎,1日1剂,早晚饭后分温服。患者经辛温通阳,行气降逆治疗后,咳嗽气喘较前好转,肢体沉重、倦怠乏力仍作,考虑脾胃之气仍显虚弱,治疗需继予加强补脾益气之效,使气血生化有源,乏力症状即可缓解;患者腰部仍疼痛,眼部干涩尚未缓解,考虑局部仍有气滞血瘀等症状,因此复诊方中增加延胡索用量,加强行气止痛等功效,加用谷精草明目,《本草纲目》云“凡治目中诸病,加而用之,甚良”。

按:患者因反复心悸、胸闷憋喘就诊,经辨证为痰瘀滞络,患者久病年老体虚,气血生化不足,气滞、痰、瘀等逐渐形成,方药在以化痰、行气、活血的同时,注重健脾,脾健则气血生化有源,气行则血行,痰湿得以运化。二诊时患者咳嗽、气喘得以缓解,但仍有腰痛,眼部干涩,主因眼部络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予加用延胡索以行气止痛,谷精草以明目,标本同治。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gujingcaoa.com/gnzz/48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谷精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