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精草一至二两,鸭肝一至二具(如无鸭肝用白豆腐)。酌加开水炖一小时,饭后服,日一次。
2、治目中翳膜。
谷精草、防风等分。为末,米饮服之。
3、治小儿痘疹眼中生翳。
谷精草一两,生蛤粉五分,黑豆皮二钱,加白芍三钱(酒微炒)。上为细末,用猪肝一叶,以竹刀批作片子,掺药末在内,以草绳缚定,磁器内慢火煮熟,令儿食之,不拘时,连汁服,服至一、二月。
4、治小儿雀盲至晚忽不见物。
羯羊肝一具,不用水洗,竹刀剖开,入谷精草一撮,瓦罐煮熟,日食之。忌铁器。如不肯食,炙熟捣作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茶下。
5、治偏正头痛。
谷精草一两,为末,用白面调摊纸花子上,贴痛处,干又换。
6、治脑风头痛。
谷精草(末)、铜绿(研)各一钱,消石半钱(研)。上三味,捣研和匀,每用一字,吹入鼻内,或偏头痛随病左右吹鼻中。(谷精草散)
7、治牙齿风疳、齿龈宣露。
谷精草一分(烧灰),白矾灰一分,蟾酥一片(炙),麝香少许。上药,同研为散,每取少许,敷于患处。(谷精草散)
8、治鼻衄,终日不止,心神烦闷。
谷精草,捣罗为末,以热面汤,调下二钱。
9、治小儿肝热,手足掌心热。
谷精草全草二至三两,猪肝二两。加开水炖一小时服,日一至二次。
10、痘后目翳。
用石决明(火,研)、谷精草各等分,共为细末。以猪肝蘸食。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4钱;或入丸、散。外用:烧存性研末撒。「禁忌」阴虚血亏之眼疾者不宜用。《本草述》:"忌铁。"《得配本草》:"血虚病目者禁用。"「性状」为带花茎的头状花序。花序呈扁圆形,直径4~5毫米;底部有鳞片状浅黄色的总苞片,紧密排列呈盘状;小花30~40朵,灰白色,排列甚密,表面附有白色的细粉;用手搓碎后,可见多数黑色小粒及灰绿色小形种子。花序下连一细长的花茎,长约15~18厘米,黄绿色,有光泽;质柔,不易折断。臭无,味淡,久嚼则成团。以珠大而紧、灰白色,花茎短、黄绿色,无根、叶及杂质者为佳。「原形态」一年生草本。叶簇生,线状披针形,长8~18厘米,中部宽3~4毫米,先端稍钝,无毛.花茎多数,簇生,长可达25厘米,鞘部简状,上部斜裂;头状花序半球形,直径5~6毫米,总苞片倒卵形,苞片膜质,楔形,于背面的上部及边缘密生白色棍状短毛;花单性,生于苞片腋内,雌雄花生于同一花序上,有短花梗;雄花少数,生于花序中央,萼片愈合成佛焰苞状,倒卵形,侧方开裂。先端3浅裂,边缘有短毛;花瓣连合成倒圆锥形的管,先端3裂,裂片卵形,上方有黑色腺体1枚,雄蕊6,花药圆形,黑色;雌花多数,生于花序周围,几无花梗,花瓣3,离生,匙状倒披针形,上方的内面有黑色腺体1枚,质厚;子房3室,各室具1胚珠,柱头3裂。蒴果3裂。花、果期6~11月。「生长环境」生长于水稻田或池沼边潮湿处。「分布地域」分布安徽、扛苏、浙江、台湾、广东、江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陕西等地。主产江苏,浙江。此外,湖北、安徽、江西等地亦产。「采集收藏」8~9月采收,将花茎拔出,除去泥杂,晒干。置通风干燥处。「炮制」除去杂质,切段。「药理作用」谷精草水浸剂(1:6)在试管内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毛谷精草水浸剂,也对絮状表皮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须疱癣菌,石膏样小芽胞癣菌等皮肤真菌有效(试管内双倍稀释法)。谷精草(品种未鉴定)煎剂(%),对绿脓杆菌作用较强,有效浓度为1:(试管法):对肺炎球菌和大肠杆菌作用弱。「相关论述」《开宝本草》:"主疗喉痹,齿风痛,及诸疮疥。"
《纲目》:"治头风痛.目盲翳膜,痘后生翳,止血。"
同属植物尚有下列两种,在不同地区亦供药用:赛谷精草(流星草)、华南谷精草(谷精珠)。
眼科常用药物,对风热目疾,翳膜遮睛等症,常与菊花、桑叶、防风、生地、麦冬、赤芍、牛蒡子等配伍应用。
-本文结束-
本文仅普及本草常识,不做处方
如需使用,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
对于任何形式野生动、植物的使用
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感谢您连击鼓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