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谷精草 > 谷精草性状鉴别 > 正文 > 正文

泽泻药证解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9/10 20:57:49
著名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神农本草经》:泽泻(命名)味甘,寒(性味)。主(药证)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一名水泻,一名芒芋,一名鹄泻。生池泽(药场)。

命名

以泽泻为名,已经说明了这味本草的药场,即药材生长的时空场。“泽”为沼泽之地,在沼泽肯定会看到有泽泻生长。沼泽经常有水且浅,靠岸边,有泥积聚。“泻”代表泽泻长在沼泽地里,不会被水冲走,具有化解、减低、分消水的能力。生长在沼泽的淤泥中,从来不会被泡的腐朽,能够把水排开、消水。

“泽泻”二字都有水字旁,作用于人体会对水分有很大影响,具有利水、消水的作用。长期泡在水里,不怕风吹、气温变化、更不怕湿,代表泽泻对风寒湿具有自然的抵抗力:在沼泽里扎根很长,具有巧妙化解风力的作用;水一般比较寒,代表对寒邪有长期抵御作用;长期生长在水里,更不用说湿了。

形色

泽泻叶子似心形,叶柄为中空管道,掐断后会流出白色、似乳汁的汁液,汁液有毒。一旦把汁液不小心溅到手上,手会红、痒、肿、甚至起泡,毒性很强。但是从这方面来说,可能对乳腺有效果。根茎似乳房,色白,所以猜测泽泻可能对乳房问题有效果,但是泽泻有毒,因此称为“毒乳房”。泽泻有毒,但是羊吃了不单没事还特别爱吃,尤其是母羊吃了之后羊奶更加丰盛,而牛一旦吃了泽泻就会尿血、无力。后世之人推测,羊为纯阳之体,泽泻为大寒之物,所以羊可以克制泽泻的毒。确实如此,当不幸被泽泻汁液溅到手,用羊奶冲洗即可解之;用牛奶越用越重;人奶无效,必须羊奶。泽泻第一利水;第二不怕风寒湿;第三可能治疗乳房汁液分泌不畅。切开根茎后,色白。本品呈类球形、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7cm,直径2~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不规则的横向环状浅沟纹及多数细小突起的须根痕,底部有的有瘤状芽痕。质坚实,断面黄白色,粉性,有多数细孔。气微,味微苦。

药场

凡生长于沼泽之地的水生植物,天生有抗风寒湿、利水或者滋阴的作用。生于湖泊、河湾、溪流、水塘的浅水带,沼泽、沟渠及低洼湿地亦有生长。《别录》曰∶泽泻生汝南池泽。五月采叶,八月采根,九月采实,阴干。弘景∶曰汝南郡属豫州。今近道亦有,不堪用。惟用汉中、南郑、青州、代州者。形大而长,尾间必有两歧为好。此物易朽蠹,常须密藏之。丛生浅水中,叶狭而长。恭曰∶今汝南不复采,惟以泾州、华州者为善。颂曰∶今山东、河、陕、江、淮亦有之,汉中者为佳。春生苗,多在浅水中。叶似牛舌,独茎而长。秋时开白花,作丛似谷精草。秋末采根曝干。

性味

泽泻叶子有毒,根茎无毒,味甘寒。生吃泽泻根茎确实有点甜,晒干之后变成味淡淡而无味。凡长在沼泽水边的植物,大部分都性寒,因为得水汽之寒性最多、生长在淤泥里,得土之阴寒气最重。味甘寒有清热滋阴的效果时珍曰∶泽泻气平,味甘而淡。淡能渗泄,气味俱薄,所以利水而泄下。脾胃有湿热,则头重而目昏耳鸣。泽泻渗去其湿,则热亦随去,而土气得令,清气上行,天气明爽,故泽泻有养五脏、益气力、治头旋、聪明耳目之功。若久服,则降令太过,清气不升,真阴潜耗,安得不目昏耶?仲景地黄丸用茯苓、泽泻者,乃取其泻膀胱之邪气,非引接也。古人用补药必兼泻邪,邪去则补药得力,一辟一阖,此乃玄妙。后世不知此理,专一于补,所以久服必致偏胜之害也!

风寒湿痹

风寒湿痹与泽泻的药场有关,长期生长于沼泽之地,本身就具备了抗风寒湿的作用。

乳难

乳难是乳汁排出困难,不通畅。与泽泻形状有关:根似乳,茎汁似乳汁。根似乳房,茎似乳腺管,能够增加乳汁想上输送的能力。

消水

消水效果也与生长环境有关,生长在水里但是从来没有被水泡的沤朽,还能把水分解、化开,说明运化水湿力量非常强大,称之为“药力”。在这样的时空场内,又具有超强的吸水、排水功能,故而可以消水。

养五脏

后世之人很不理解,甚至说养五脏是谬论,大肆批判:《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养五脏是错误的。其实是正确的,尤其是现代人吸取大量肉类、脂肪类过多、水湿之气过重,五脏六腑都被水湿之气裹住了,此时消水,五脏就干净了,现代五脏的脏(zang)同脏(zhang)。泽泻生长在淤泥中,根茎粉团状色白、汁液色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此最善消水湿和淤浊。五脏的水湿淤浊之气一消,自然五脏功能恢复正常,此谓养也。这是种间接的养,而不是直接的补养,补养是缺少了的填补上。泽泻开花非常好看且香,就像一朵小白莲,如果从观赏角度来看,泽泻称为毒君子。

益气力

古人长期观察泽泻发现:无论急流水、洪水,水流再大也不会把泽泻冲走,人站在水流里都会被冲走,而泽泻依然屹立不倒,所以古人认为泽泻具有超强的气力、生命力和稳固性,能够对抗水流。产生和水对抗的力量,能让自己的根扎根淤泥,坚强不倒,能够增强人的气力。人吃多了,可以站立于洪水之中不倒,过去打渔、栽水稻的都经常吃泽泻。长期在农田干活的人经常被水浸泡,体内含有大量湿气,湿气多了人就容易疲劳、疲软。服用泽泻之后,水湿之气立消,又有力气了,所以认为泽泻可以益气力。经常打渔的人发现,劳累一天了,一直在水里泡着,体内也含有大量湿气,容易疲乏,服用泽泻汤之后身体轻松许多,增长气力了。而后世医家咬文嚼字,认为养五脏、益气力非也,谬也,此乃大误也。但正因为是身体出现问题了才服用泽泻,不可能一个瘦骨嶙峋的人用泽泻养五脏、益气力。正如一个本来就没有乳汁的人,服用泽泻也不会有乳汁,乳难是乳汁流出困难和没有乳汁是两码事。其实《神农本草经》的学习非常简单,记载的不是病名而是症状,药证。

肥健

平常常见的是肥胖,“肥健”寓意肌肉丰满,而骨头又很健壮结实,看上去有点胖,其实四肢运动非常利索。一个人肥胖的路都走不动,服用泽泻之后发现原来胖的地方瘦下去了,该丰满的地方肌肉非常结实,就像锻炼的身上好几块肌肉的人,就是肥健。现代社会就是非常瘦的人经常想着怎么吃肥,而胖人总想瘦,肥健是正常的,胖就不正常。极致的肥健是利水湿之气,很多人胖不是胖肉,而是体内水湿之气过多、臃肿,一消水就剩下真正的肉了,真肉加四肢运动就很肥健。如果四肢健壮、肥健、魁梧有力,一般人很难侵犯。人皮包骨头是最难看的,一张皮下面就是骨头。

久服耳目聪明

后世医家又开始批判:泽泻不能久服,有毒还消水。《神农本草经》是神草时代,记载的药证除了消水之外,还有养五脏、益气力、肥健。后来发现长期服泽泻之后耳目聪明,因为泽泻是水生植物,茎中空,需要吸取水分、养分向上输送,保证不流失。泽泻吸水湿之气力量非常强大,叶子折断之后马上冒出白色汁液代表一直在吸收水分、不断循环。眼睛有泪腺管,耳朵有耳蜗等管道,泽泻通利管道也是天生的能手,例如乳难。因此泽泻能够让耳道、泪管更加畅通,从而达到耳目聪明。眼睛本来就有很多水,泽泻本身长在水里,最善分清利浊,把水里的营养物质吸收之后变成对人类无用的毒液。说明泽泻吸收水土之精英变为汁液,得水之气最重,可直接养目、分清利浊。很多人老了之后眼睛浑浊、老花,泽泻能够让眼睛更清澈,因为泽泻蕴含了水土之精英。泽泻根茎有很多能量,可以向上通开窍管,古人认为乳难都能通开,久服之后慢慢耳窍也能打开。耳窍打开需要力量,力量弱了耳朵也就自然听不清话了。远志也能耳目聪明因为吸取土中精英,似管道,都可以耳目聪明。

不饥

泽泻吃了之后感觉不到饿因为可以把水湿之气全部去掉,此时体内已经没有过多的水湿之气,感觉饥饿的时候肚子会咕噜噜响,那是因为肚子里有水、粘液。按照中医名词就是胃阴不足,把水消的太多了,就不觉得饿了,这里的不饥不是正常的表现。还有一个五行原理,泽泻为水生植物含水汽较多,已经不是土克水,而是水侮土。泽泻水湿之气过重,久服之后就好似泽泻一般,不需要五谷杂粮等土里面产的东西,水侮土所以人也不饥了。

延年轻身

现代人的体质应该经常服用泽泻,很多人体内垃圾毒素蓄积过多还湿气大,所以常服泽泻消散水汽。例如吃肉、喝饮料、化学食品等都属于毒素,如果经常服用泽泻或者用泽泻泡水喝,可以利湿。现代很多人都胖乎乎的,因为体内湿气太重,长期服泽泻利湿就能延年,身体轻松了就轻身了。

面生光

在中医诊断中有一个面色黧黑证,并非完全肾虚,而是肾虚又有淤血和湿浊。用泽泻重点利水,把水湿之气、毒素全部去掉,辅以其他补肾药,面色很快就光亮了。连续吃五六付有泽泻的中药,面部也会变得有光泽。算命的经常讲额头发亮,如果一看额头晦暗无光说明倒霉的日子到了。

能行水上

这个不要理解成轻功水上漂,以为大量吃泽泻,一天一斤就可以在水里想走哪都行。正确含有是以前有些人不敢插秧、下农田,一泡脚就肿、痒,服用泽泻之后长期在水里泡着都没事,例如渔民。平常人连续泡四个小时就泡出毛病了,更不用说泥浆等脏东西都在身上。在当年刚开始学医的时候,看到泽泻利水而伤阴不足,应该是泽泻利水使伤阴不足。非常瘦的、气血严重亏虚、没有舌苔的人是不能吃泽泻的,胖乎乎的、有肉的、体重超标的但用无妨。现代药理学研究说泽泻不能用太多,会肾功能衰竭等,其实不天天喝,用在配方里是完全可以的。现代西医经常抹杀中医,用个例证明中药是有毒的,而中医已经上万年了。也许是用了泽泻,但是也可能有其他原因造成,换言之不用泽泻也可能损伤了,只是之前可以检查,不是在盲目排斥西医报道有毒中药,而是参考一下。例如一位尿毒症患者,按照道理应该用泽泻,慢慢的小剂量开始使用,别一上来就50克,吃完死了,事情就很难说。《神农本草经》最大的困惑是没用用量、用法,如果有那么就更全面了。所以后面都注释用量,补充其中的不足,仅仅是个人见解,不代表所有医生都认同。最起码藏亼门中认真学习中医的人,未来从医中按照这个经验走下去,就是藏亼门真正之路。不说完全正确,但是是师父亲身经历、尝试过、验证过古代的精华是正确的,而弟子将来验证师父的路也是正确的,就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一名水泻

这个名字比泽泻还直白,在水里能泄水。洪水来临的时候,泄洪是把水分流了,只要是长有泽泻的地方,水流到了那里自然变缓。水里很浑浊杂乱的流过泽泻就变清了,有两种植物有这种功效,一个是石菖蒲,一个是泽泻。石菖蒲无毒,泽泻有毒,如果一片沼泽种上石菖蒲和泽泻,水就能变得很清,但是泽泻的水有的喝了会肚子痛,石菖蒲的水是香甜、治病的。

一名芒芋

意思是形状想芋头也像芒果。

一名鹄泻

有一种水鸟,鹄特别喜欢吃泽泻的花和叶子,所以名为鹄泻,说明了泽泻和鹄之间的关系。

生池泽

这是学习的第二味水草,第一个是石菖蒲,长在水流里的石头上;泽泻是长在沼泽的淤泥中。

藏曌用量解

现在讲的是古法用量,是指导用量,并非要严格按照用量,刚学医的时候用量不知道如何掌握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并且此用量为汤剂,单味药即可治病,或者少数几味药配伍可用,如开大方应酌情加减。具体应用视情况而定。风寒湿痹湿气重的人用的较多,风寒用的较少,15-30克。如果是治疗寒湿,泽泻需要炒药;治疗风寒湿痹需要用酒炒;附子炒效果不大。酒炒效果最好,酒为五谷杂粮之精华,土中之精水,泽泻时水土之精英,两者相合祛湿更强。乳难9-15克。古代很多人不敢用,怕水下利,乳汁变没了。实际临床运用上,9-15克效果非常明显,尤其对胖乎乎的女性更好。消水只要是水肿,都要用泽泻9-30克,量再大可能会出现毒副作用。养五脏,益气力,肥健建议量小,3-9之内是最安全的用量,不能大量吃。久服可以泡茶、泡酒、炖汤、炖肉、熬粥都可以放泽泻,因为泽泻甘寒,不苦。炖肉时放泽泻不但能有更加好的口感,还能吃肉不长肉。泽泻解酒非常快,喝完酒之后喝泽泻,尿都是一股酒味。吃完西药之后别吃泽泻,吃完药力很快被排出体外。过去老中医还把泽泻称为禹孙,寓意大禹治水,大禹的子孙为了治水失去了,葬在岸边化为泽泻。泽泻能够预报洪水,最近发现泽泻生长非常茂密,预示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泽泻逐渐干枯,预示水流的越来越少了,看着还有水,其实渐渐就干枯了。

历代药证

功效:利水,渗湿,泄热。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呕吐,泻痢,痰饮,脚气,淋病,尿血。①《本经》: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②《别录》: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③《药性论》:主肾虚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胱热,直通水道。④《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主头旋、耳虚鸣,筋骨挛缩,通小肠,止遗沥、尿血。’⑤《医学启源》:治小便淋沥,去阴间汗。去旧水,养新水,利小便,消水肿,渗泄止渴。⑥李杲:去脬中留垢、心下水痞。⑦《纲目》:渗湿热,行痰饮,止呕吐、泻痢,疝痛,脚气。

历代方证

①《素问病机保命集》白术散:治臌胀水肿:白术、泽泻各半两。上为细末,煎服三钱,茯苓汤调下,或丸亦可,服三十丸。②《金匮要略》泽泻汤:治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五两,白术二两。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服。③《纲目》三白散:治冒暑霍乱,小便不利,头晕引饮:泽泻、白术、白茯苓各三钱。水-盏,姜五片,灯心十茎,煎八分,温服。④《妇人良方》泽泻散:治妊娠遍身浮肿,上气喘急,大便不通,小便赤涩:泽泻,桑白皮(炒)、槟榔、赤茯苓各五分。姜水煎服。⑤《千金方》:治湿热黄疸,面目身黄:茵陈、泽泻各一两,滑石三钱。水煎服。⑥《外科正宗》:治寒湿脚气,有寒热者:泽泻、木瓜、柴胡、苍术、猪苓,木通、萆薢各五钱。水煎服。⑦《宣明论方》泽泻散:治小儿齁蛤,膈上壅热,涎潮:泽泻一分,蝉衣(全者)二十一个,黄明胶(手掌大一片,炙令焦)。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温米汤调下,日进二服,未愈再服。⑧《素问》:治酒风,身热解惰,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⑨《圣济总录》泽泻散:治风虚多汗,恶风寒颤:泽泻、防风(去皮)、牡蛎(煅赤)、苍术(米泔浸,去皮,炒)各一两,桂(去租皮)三分。上五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二钱匕,温粥饮调下,不计时。⑩《经验方》:治肾脏风生疮:泽泻、皂荚,水煮烂,焙干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空心,以温酒下十五丸至二十丸。

历代考古

①《本草衍义》:"泽泻,其功尤长于行水。张仲景曰,水蓄渴烦,小便不利,或吐或泻,五苓散主之。方用泽泻,故知其用长于行水。《本经》又引扁鹊云,多服病人眼涩,诚为行去其水。张仲景八味丸用之者,亦不过引接桂、附等归就肾经,别无他意。凡服泽泻散人,未有不小便多者;小便既多,肾气焉得复实?今人止泄精,多不敢用。"②《医经溯洄集》:"张仲景八味丸用泽泻,寇宗爽《本草衍义》云,不过接引桂、附等归就肾经,别无他意。愚谓地黄、山茱萸、白茯苓、牡丹皮皆肾经之药,固不待泽泻之接引而后至也,附子乃右肾命门之药,官桂能补下焦相火不足,亦不待乎泽泻之接引而后至矣。唯干山药虽独入手太阴经,然其功亦能强阴,且手太阴为足少阴之上原,原既有滋,流岂无益,且泽泻虽咸以泻肾,乃泻肾邪,非泻肾之本也,故五苓散用泽泻者,讵非泻肾邪乎?白茯苓亦伐肾邪,即所以补正耳。是则八味丸之用泽泻者非他,盖取其泻肾邪,养五脏,益气力,起阴气,补虚损之功。"③《本草蒙筌》:"泽泻,多服虽则目昏,暴服亦能明目,其义何也?盖泻伏水,去留垢,故明目;小便利,肾气虚,故目昏。二者不可不知。"④《纲目》:"泽泻,气平,味甘而淡,淡能渗泄,气味俱薄,所以利水而泄下。脾胃有湿热,则头重而目昏耳鸣,泽泻渗去其湿,则热亦随去,而土气得令,消气上行,天气明爽,故泽泻有养五脏、益气力、治头旋,聪明耳目之功,若久服则降令太过,清气不升,真阴潜耗,安得不目昏耶?仲景地黄丸,用茯苓、泽泻者,乃取其泻膀胱之邪气,非引接也,古人用补药,必兼泻邪,邪去则补药得力,一辟一阖,此乃玄妙,后世不知此理,专一于补,所以久服必至偏胜之害也。""神农书列泽泻于上品,复云久服轻身、面生光,陶、苏皆以为信然,愚窃疑之。泽泻行水泻肾,久服且不可,又安有此神功耶,其谬可知。"⑤《本草汇言》:"方龙潭云,泽泻有固肾治水之功,然与猪苓又有不同者。盖猪苓利水,能分泄表间之邪;泽泻利水,能宣通内脏之湿。""泽泻,利水之主药。利水,人皆知之矣;丹溪又谓能利膀胱、包络之火,膀胱包络有火,病癃闭结胀者。火泻则水行,行水则火降矣,水火二义,并行不悖。"⑥《本草通玄》:"《别录》称其止遗泄,而寇氏谓泄精者不敢用,抑何相刺谬也?盖相火妄动而遗泄者,得泽泻清之而精自藏,气虚下陷而精滑者,得泽泻降之而精愈滑矣。"⑦《药品化义》:"凡属泻病,小水必短数,以此(泽泻)清润肺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主治水泻湿泻,使大便得实,则脾气自健也。因能利水道,令邪水去,则真水得养,故消渴能止。又能除湿热,通淋沥,分消痞满,透三焦蓄热停水,此为利水第一良品。若小便不通而口渴者,热在上焦气分,宜用泽泻、茯苓以清肺气,滋水之上源也。如口不渴者,热在下焦血分,则用知母、黄柏,以泻膀胱,滋水之下源也。须分别而用。"⑧《本草正义》:"泽泻,最善渗泄水道,专能通行小便。《本经》气味虽曰甘寒,兼以其生长水泽,因谓之寒,其实轻淡无味,甘于何有?此药功用,惟在淡则能通,《本经》称其治风寒湿痹,亦以轻能入络,淡能导湿耳,云治风寒,殊非其任。其能治乳难者,当以娩后无乳者言,此能通络渗泄,则可下乳汁。非产乳百病之通用品。…其兼能滑痰化饮者,痰饮亦积水停湿为病,惟其滑利,故可消痰。总之,渗泄滑泻之药,必无补养之理,《本经》养五脏,益气力云云,已属溢美太过,而甄权竟谓可治肾虚精自出,大明且谓补女人血海,令人有子,洁古亦谓入肾经,去旧水,养新水。皆非药理之真。"

泽泻药毒

用药禁忌:肾虚精滑者忌服。①《本草经集注》:畏海蛤、文蛤。②《别录》:扁鹊云,多服病人眼。⑤《医学入门》:凡淋、渴,水肿,肾虚所致者,不可用。④《本草经疏》:病人无湿无饮而阴虚,及肾气乏绝,阳衰精自流出,肾气不固精滑,目痛,虚寒作泄等侯,法咸忌之。

泽泻,全株有毒,地下块茎毒性较大。茎、叶中含有毒汁液,牲畜皮肤触之可发痒、发红、起泡;食后产生腹痛、腹泻等症状,还能引起麻痹。泽泻含有刺激性物质内服可引起胃肠炎,贴于皮肤引起发泡,其叶可作为皮肤发红剂。羊吃此植物无害,而牛可引起中毒,表现血尿。

泽泻具有降低血脂,利尿除湿,泄水,养肝,软化血管等多种功效,尤其是可以用于治疗胆固醇偏高的疾病。它主要是属于一种中药,有效地降低胆固醇,缓解动脉硬化,针对性治疗头晕目眩,血脂不正常,脂肪肝,糖尿病等多种疾病。改善肝脏,心脏,肾脏,等多个器官出现肿胀或者中毒的症状。但是要注意利用的能量,一定要恰到好处,在服用方面,肾虚患者应该禁止服用。泽泻并不是适合所有人食用的,再食用方面的禁忌,首先需要控制好剂量,服用太多就会引起的恶心,反胃想吐等多种问题。主要是里面存在着的物质,可能会引起身体的食欲下降,腹泻,腹痛等症状,因为里面的某种物质是会刺激人体的,很容易引起食欲不振,营养不良,中毒等现象。因为这种药材本身是带有毒性的,饮食不当就会引起的肾脏,心脏,肝脏等部位肿胀。泽泻的用量一般控制在十克以内,因为这种中药材本身存在着毒性,虽然有着多重功效,但是很容易引起中毒的问题。而且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会有副作用,一定要慎重用药。如果在用药的时候,可以选择和他效果差不多的中药材,并且没有毒性的,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泽泻的用量尽量越少越好,煮中药的时候按照说明书上面的剂量合理的放入药材,避免中毒。

现代研究

药理研究

一、利尿

二、消炎

三、排石

四、降血脂

五、抗糖尿病

六、降血压

七、抗肿瘤

八、促进生长激素的释放

九、抗过敏

十、免疫活性

十一、抑制平滑肌收缩

十二、对内耳淋巴管的作用

十三、对心脑血管的影响

十四、保肝作用

十五、抗组胺作用

十六、抗脂肪肝作用

十七、减肥的作用

十八、腹膜孔调控作用

十九、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影响

泽泻新用

1酒风病

2眩晕(梅尼埃病)

3水肿

4淋证

5高脂血症

6脂肪肝

7糖尿病

8高血压

9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10黄疸

11肥胖

12癃闭

13乳闭

14痹证

15泄泻下痢

16肿瘤

17化脓性中耳炎

18男性性功能障碍

19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

20发作性睡病

21室性早搏

22过敏性鼻炎

23坐骨神经痛

24顽固性耳鸣

25婴幼儿湿疹

清代张志聪《本草崇原》:泽泻《本经》名水泻,主泻水上行故名。始出汝南池泽,今近道皆有,唯汉中者为佳。生浅水中,独茎直上,根圆如芋,有毛。泽泻,水草也。气味甘寒,能启水阴之气上滋中土。主治风寒湿痹者,启在下之水津,从中土而灌溉于肌腠皮肤也。乳者,中焦之汁,水津滋于中土,故治乳难。五脏受水谷之精,泽泻泻泽于中土,故养五脏。肾者作强之官,水精上资,故益气力。从中土而灌溉于肌腠,故肥健。水气上而后下,故消水。久服耳目聪明者,水济其火也。不饥延年者,水滋其土也。轻身面生光者,水泽外注也。能行水上者,言此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以其能行在下之水,而使之上也。藏曌深以为然!藏曌

传承亼毉藥道,守正勤善精诚!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gujingcaoa.com/xzjb/51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谷精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