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物语
每一株草药的生长都遵循着自己的生命轨迹,在磨炼中蜕变,在蜕变中成长,如人一般。寒热温凉,是本草的本质,辛甘酸苦咸,是本草的性格。本草药性各偏,每一株本草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每一株本草又都是相同的:扶正祛邪,治愈众生。医者仁心,让我们开启寻药之旅,与每一株本草来场生命的交谈,用心用情去解读,感悟生命的与众不同。juhua
菊花
世有万物,各有其意,而有些却总得到人们的偏爱。菊花,耐寒而隐逸,深得文人墨客的青睐,他们结社品菊、赋菊、画菊、写菊,以菊明志,将他揉进家国情怀中,拥进悠然田园间。
壹
菊
之
意
《礼记·月令篇》有记:“季秋之月,鞠有黄华”,《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秋去菊方好,天寒花自香。深怀傲霜意,那肯媚重阳”,菊花晚秋傲霜的风骨,让人们不难记起,东晋陶渊明以菊喻志,咏菊抒怀,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咏菊绝唱。更有秋瑾的“铁骨霜姿有傲衷,不逢彭泽志徒雄。夭桃枉自多含妒,争奈黄花耐晚风”的刚强、纯烈之意。菊已经深深嵌入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在民俗、诗歌以及医药中都占有一席之地。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本草物语
贰
菊之史
隐逸坚韧之菊花受世人追捧热爱,济世救民之菊亦源远流长。菊花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历代本草多认为菊花味苦、甘,平,无毒。《神农本草经》载:味苦,平。《名医别录》记:"甘,无毒。对于菊花归经、升降浮沉《雷公炮制药性解》记载:"入肺、脾;肝、肾四经。《本草正义》云:"凡花皆主宣扬疏泄,独菊花则摄纳下降,能平肝火,熄内风,抑木气之横逆。《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有疏风、明目、解毒之功。《名医别录》有记:"疗腰痛去来陶陶,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药性论》:"能治热头风旋倒地,脑骨疼痛,身上诸风令消散。"
版《中国药典》记载本品为菊科植物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怀菊”。以亳菊和滁菊品质最优。由于又有花的颜色不同,又有黄菊花和白菊花之分。其性甘、苦,微寒。归肺、肝经。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之效。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
本草物语
叁
菊之制
菊花的炮制始载于宋代的《太平圣惠方》,后因临床的需要,又有许多的炮制方法诞生。诸如:炒(《朱氏》)、酒洗(《仁术》)和酒浸(《回春》)等炮制方法。清代除沿用酒制法外,又增加了制炭《大成》)、童便制(《本草述》)等法。
菊花净制可除杂质,保证药材的纯度和质量,经微炒等炮制后稍去外散作用,更适合于内补,菊花炭后疏散风热作用积弱,有止血功效,可用于轻度咯血,且久服不伤胃气。古籍中的有记载炮制作用有多种,菊花酝制后用于治疗头目眩和头晕;经酒拌晒后,治疗一切眼科疾病;去除风热感冒生用,与补药共用时酒拌匀后蒸制。目前,菊花在各地均有产作,加工工艺各异。滁菊、亳菊、贡菊是安徽的道地药材,由于自然条件和气候的不同,三个产区分别采用不同的干燥方法。产于淮北平原,在历史上形成了阴干的方法;滁菊产于江淮丘陵地区,采用硫熏暴晒的方法;贡菊产于魄南山区,雨量较多,且山区多雾,日照时间少,但多产木炭,故多采用烘干法。杭菊摘取花头后,上笼蒸3-5分钟后再取出晒干。当下,阴干法和硫熏法大多已被淘汰,多采用热风干燥法。
本草物语
肆
菊之用
《本草经解》记:甘菊捣汁,治疔疮。重九采花末服,治酒醉不醒。同杞子丸服,终身无目疾疮疽。同谷精草、绿豆皮等分末,治目翳。《温病条辨》记载: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热甚,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主之。
菊花气味芬芳,绵软爽口,是入肴佳品,长期食用有“利血气、轻身、延年”等功效。民间多有食用,菊花茶清香宜人,甘菊适合泡茶饮用,尤以杭白菊为佳。杭白菊三五克,或点缀一两枚玉蝴蝶,几片竹叶青,看一朵朵菊花瓣在水中舒展,明艳动人,嘬一口香气袭人。就这一杯香气浓郁的菊花茶,可提神醒脑,而且有疏风清热、养肝明目、降压通脉。早在汉魏时期,菊花酒就已经盛行。民间有在菊花盛开时,将之茎叶并采,和谷物一起酿酒,藏至第二年重阳饮用的习俗。菊花酒清凉甘美,是强身益寿佳品。
《雷公炮制药性解》记载枸杞根、桑白皮、苍白术为使。若苦者为苦菊,大伤胃气,慎之。菊的苦寒之性较重,阳虚体质和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多用,如孕妇自身免疫力低下、脾胃较为虚弱,食用菊花茶容易刺激肠胃,引起肚疼腹泻等症状,不利于胎儿的健康成长;小孩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阳气正当时,喝菊花茶有削减阳气之效,慎用。
传统
文化
图文编辑:孔艳审核:医院新媒体工作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