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七律》
一川枫叶
月地冰盘玉树香,老翁无事对儿妆。
花飞不落江南路,春到都成岭外乡。
万点红心如有意,孤山何处觅逋芳。
莫催诗债归来了,更待新醅绿满仓。
……
……
芒种是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
芒种的含义是:
“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因此“芒种”又叫“忙种”。
古人笔下的绝美“芒种”,你又了解多少呢?
……
芒种:指有芒的植物,如稻麦等“芒种”一词最早见于两汉时期的著作《周礼》:“泽草所生,种之芒种。”意思是说泽地草所生长的地方,就可以在那里种稻麦。
郭璞在《江赋》中说:“磴之以瀿瀷,渫之以尾闾。标之以翠蘙,泛之以游菰。播匪艺之芒种,挺自然之嘉蔬。”
意思是说在夏日“芒种”时节到来之际,江中的水位会暴涨,积水成潭。奔向大海,泄于尾闾。水面浮着青草,一片碧绿;河水又深又宽阔,流得平稳。
水面飘着青菜,在河中游动,宛若云丝,船身一沉一荡,河面上的水,溅起一片又一片的浪花。河道中布满了不用种植的野生稻麦,生长着无污染的天然蔬菜。
清代学者陈三谟的《岁序总考》也解释道:“芒,草端也;种,稼种也;言有芒之谷此时皆可稼种,故谓之芒种,乃五月之节气也!”意思是说,芒是草顶端的针状物,种,播种的意思;芒种即是有芒的谷物这个时候都可以播种了。
芒种节气在农耕上的重要意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种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农历书说:“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
意思是讲,芒种节气适合种植有芒的谷类作物;其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过此即失效。
民间有谚语:芒种不种,再种无用。
芒种作为一年里耕种谷类作物的重要时节,若是错过了更重的好时节之后再去插秧,秧苗就不容易立起来,收成的时候就会影响产量。
每到芒种的时候,民间都会抓紧时间抢种大春作物,及时移栽水稻等活动,提高秋收时田地里的庄稼产量。因此在民间也把“芒种”称为“忙种”。
文化:芒种有“三候”。水国芒种后,梅天风雨凉。芒种时节,气温升高,天气炎热,雨水充沛。古人将芒种的十五天分为“三候”。
一候螳螂生:是指芒种之时,螳螂卵因气温变化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唐代诗人元稹在《咏廿四气诗·芒种五月节》中的首联便写道:“芒种看今日,螳螂应节生。彤云高下影,鴳鸟往来声。”
二候鵙(jú)始鸣: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出现在枝头,鸣叫起来阴沉沉的。
唐代诗人储光羲在《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的第一首中写:“仲夏日中时,草木看欲燋。”仲夏时节,正午时分,太阳炙烤大地,花草树木感受到芒种节气二候“鵙始鸣”的火一般的气息。
芒种时节,梅子,荔枝、妃子笑、白糖罂、南国红、玫瑰金妃、桂花飘香、桃李杏红,颗颗饱满,纷纷成熟。这夏日的气息是这么的火热,甜美!
《诗经·七月》有云:“七月鸣鵙"毛传:"鵙,伯劳也。”
“鵙”又名“伯劳”,背灰褐色,尾长,上嘴钩曲,捕食鱼虫小鸟等,是一种益鸟。
伯劳:又名鵙或鴂(jué)。额部和头部的两旁黑色,颈部蓝灰色,背部棕红色,有黑色波状横纹。吃昆虫和小鸟。善鸣。
关于“伯劳鸟”的古老传说。
相传在周宣王时期,贤臣尹吉甫听信继室的馋言,误杀了前妻留下的爱子伯奇。
伯奇的弟弟伯封为了悼念哥哥,写下一首哀怨的诗。
三国时期曹植在《令禽恶鸟论》有记载:“昔尹吉甫用后妻之谗,而杀孝子伯奇;其弟伯封求而不得,作《黍离》之诗。
尹吉姬听到这首诗后追悔莫及,悲痛欲绝。
有一天,尹吉甫在郊外看见一只鸟停在桑树上对他啾啾而鸣,心中顿觉悲凉哀凄,认为这只鸟是爱子伯奇魂魄所化,于是就对着小鸟说:“伯奇劳乎,如果你是我的儿子伯奇就飞来停在我的马车上”。
于是鸟儿真的飞过来停在他的马车上,就这样尹吉甫把鸟儿载回了家,伯劳鸟之名便也由此而来。
三候反舌无声:反舌鸟,却因感应气候变化而缓缓停止鸣叫。古代诗人亦写下了诸多赞美“反舌鸟”的诗词佳句。
唐代诗人张籍在诗中写:“夏木多好鸟,偏知反舌名。林幽仍共宿,时过即无声。”
宋代诗人释文珦在《反舌》赞美反舌鸟:“毛羽诚无取,禽中号善鸣。能将一片舌,巧作百般声。”
明代著名诗人徐渭写反舌鸟:“仲夏声宜收反舌,仲冬何事竞声声。春秋月令即无准,郊藉时鸣底不平。”
“诗豪”刘禹锡称赞反舌鸟:“笙簧百啭音韵多,黄鹂吞声燕无语。”
“诗圣”杜甫有诗《百舌》云:“百舌来何处,重重只报春。知音兼众语,整翮岂多身。花密藏难见,枝高听转新。”
诗人在诗中尽情赞美反舌鸟的与众不同,树林里中的鸟儿只有反舌鸟最令人惊艳,是鸟儿中最善鸣叫的鸟,它能发出上百种叫声,它的鸣声像笙簧一样音调多变,使得善唱的黄鹂和燕子都不敢再啼鸣。
诗人宋祁写反舌:“默默过桃园,穿条叠叶翻。夫君犹舌在,时晏便无言。”反舌鸟作为夏日芒种时节三候之一的物候特征,不是因为它的善鸣,而是在于它的不鸣!
彼众禽兮,终岁嘤嘤;此反舌兮,语默有程。盖时止而则止,故能鸣而不鸣。青春始分,则关关而爰语;朱夏将半,乃寂寂而无声。有以见天地之候,有以知禽鸟之情。
——唐代·张仲素《反舌无声赋》
好一句“盖时止而则止,故能鸣而不鸣。”这大概是对反舌鸟最好的赞美了吧!
芒种传统习俗关于芒种的传统习俗,在民间有许多,例如送花神、安苗、煮梅、吃君踏菜等。
送花神:是指二月花朝节上迎花神,到了五月仲夏百花开始凋零,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煮梅: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而古代早在三国时期便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也称“青梅煮酒”。
……
《芒种·七律》
一川枫叶
一树琼瑶带碧空,香浮月露影尤雄。
疏梢斜倚寒山瘦,暗意微生晓色融。
几夜清霜侵短褐,江东庾亮久飘蓬。
应怜孤负花时节,不得携筐共晚穷。
……
阅读更多精彩图文:
芒种看今日,螳螂应节生|古诗词里充满田间耕忙的节气:“芒种”七律美文·静谧时光,以风载尘|来因雅趣无言语,溪月清香且纵歌七律·凉夏|一夜清风随月度,半帘凉气拂云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