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半岛都市报
何效杰和作家周蓬桦见面两次,一次听课,一次聚会,都是偶然,却有心得,第二次见面,举杯换盏,又得赠书《大地谷仓》,可见文友交流,皆是必然。对于周老师,耳闻颇多。爱好文学,关心书籍,关心作家;从书籍中学习作家,学习文章,或许是本分了。有书必读,特别又是赠书,更是迫不急待。先说书,这是一部书写大地情的散文集,剖析了内心与灵魂,大地的恩赐与包容,造就了生活;人性的纯真与美善,承载了生命。娓娓道来,柔情似水,清新凝练,创造出诗情画意般的境界。在《大地谷仓》中,蓬桦分别用“河灯”“森林响了一夜”“运草车”“野果穗”“遥远的火光”作题辑,展示了他的审美格调和相应意境,新鲜的画面和生命气息,如奇花异葩充满梦幻色彩。读着这些文章,我想到了第一次见面的情景,那是在张炜老师《我的原野盛宴》作品分享会上,周老师作为分享嘉宾发言,当时他对自然的感情溢于言表,有更多烟火气,是生活凝结出来的情,有更多生命的体验和提炼,仿佛一部博物志。平凡的故事,灵动的人物,妙在一个“情”字上。“非本之真情,万无能之理”(林琴南语)。蓬桦老师深谙此道。在情字上深下功夫,发乎于心,诉之以情,以情聚合,以对众生心灵世界的开掘,发现产生内在力量的情感,来打动人心,并力图概括当下芸芸众生的世态风景。在“情”的叙事中也可感受他的襟怀与气度。蓬桦老师面相醇厚,质朴可亲,语速缓慢,说话文雅,一如他的文风。杜牧说:“文以意(思想)为主,气(感情)为辅,以辞采章句(文采)为之兵卫。”思想、感情、文采,主次轻重,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文章的品质,正是丰富积淀带来的自然思考的迸发与体现,对生活的观察,开掘,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叙述的深情新颖,自然融合,文情并茂,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大地谷仓》中,每篇文章都很优秀,《运草车》写道:人们甚至永远发现不了,大地上最后一辆运草车,体内燃烧着比篝火更伟大的能量。它们是青春的芳香,松果的芳香和土豆的芳香。《去看鲁迅》写了对一代文学大师的怀念和景仰。《野果穗》通过看野果穗,写读书,谈人生。《西施的美人生涯》纵横捭阖,通过美人的不平凡生涯,写出了世事的变幻、人性的复杂,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蓬桦老师的创作过程肯定是打破了自闭的拘囿,让写作的灵魂自由飞翔。甚至让自身去接近自然中的每一朵花、每一棵树、每一条河、每一道山峦,充分而又独特地体会到生命的崇高和幸福,才有可能找到和谐、合理、美好的人生真谛和生存方式。世间烟火里更博大的本真的感情,用他的初心和细腻笔触写出了我们共同的感觉,大自然是最初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归宿地。人总是在不经意间一再隐身,隐身于新的面孔,隐身于嘈杂无序的规则及群体。对于人生、生命中的另一种柔情,也许会有更强烈更温馨更值得回味与品评的感受。蓬桦老师散文呈现一种别样的个性。飘逸,诗性,文本极具辨识度。极其精准的认知,善良、温暖,让人产生无与伦比的亲切与自然,这是他本身固有的本质和个性,无论是为文还是为人。两次与蓬桦老师相见,偶然必然,皆有收获,略有感想,写成小文,读他的书,也记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