溲疏,这两个字分开来谁都认识,但组合起来,确实让人陌生。也不知哪个命名大师是怎么想的,用“溲疏”一名来给这种植物起个这么古怪的名字。溲疏二字给我的感觉并不文雅,但是它的颜值可并不低。初夏时节,白花满树,洁净素雅,精巧细致如名门闺秀。溲疏,又称空疏、巨骨、空木、卯花等,为虎耳草科溲疏属落叶灌木,分布广泛,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见其身影,常生长于旷野草地、路边、山坡及林缘。绿色的锯齿叶子,修长的枝条,初夏的时候开花,一开就像雪白瀑布一样,串串簇拥着缀满枝头,沉甸甸的花把绿色的枝条压得垂到地面,因其花色美丽,常被移入庭院栽培。花枝可供瓶插观赏。但是溲疏,历来就有争论。溲疏是《神农本草经》始载的一种木本药用植物,但魏晋时期便鲜为人知,唐代以后则完全失传,宋代以来的本草学家,对其原植物虽有争辩,却未能确指其物,多数本草虽有记载,也仅是转录前人所记载而已。及至明末,注释《本经》的药学专著中已无溲疏踪迹。晚清著名植物学家吴其浚,虽曾多方考访,却也不得要领。集历代本草之大成的《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六卷溲疏条目谓:“溲疏,《本经》下品。”陶弘景《别录》曰:“溲疏生熊耳山谷,及田野故丘墟也,四月采。”又引李当之《药录》:“溲疏一名杨栌,一名牡荆,一名空疏。皮白中空,时时有节。子似枸杞子,冬月熟,赤色,味甘苦。末代乃无识者。此非人篱垣之杨栌也。”又引苏恭《唐本草》曰:“溲疏形似空疏,树高丈许,白皮。其子八九月熟,赤色,似枸杞,必两两相对,味苦,与空疏不同。空疏即杨栌,其子为荚,不似溲疏。”最后李时珍曰:“汪机所断似矣,而自亦不能指何物也。”中国古书中写溲疏的除了本草与药书,文学作品并不多,由此可见,古人也是含糊不清。但溲疏的药用价值,却是多有记载,在《名医别录》中记载:通利水道,除胃中热,清热利尿、补肾截疟、解毒、接骨之功。溲疏之名在汉语字典中的解释更直接地说明了它的药用功效,“溲”字为尿,小便也,“疏”为疏通顺畅,中医认为“溲疏”就是利尿的意思。关于溲疏就介绍到这了,你认识了吗?此物山上很多,可清热利尿、解毒、接骨,请您识别,若遇见,别忽视。“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你的点赞、留言与转发,才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gujingcaoa.com/zpjs/12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