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谷精草 > 谷精草功用主治 > 正文 > 正文

中药学杂谈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1/9 15:56:44

新一年的经方班讲座安排来咯,?本学年开官之座将携手药协在线上举行,由束师兄带来精彩分享——《中药学杂谈》

主讲人

束永康师兄

个人自述:读过一些书,看过一些病,做过一些科研,写过一些论文,涉猎虽广,但暂无造诣,与诸君互励共勉~

辛温解表

麻黄

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宣肺平喘

应该注意麻黄的利水消肿并非指利尿作用,例如老年人前列腺肥大导致小便不利的情况(虚证)就不能使用麻黄;而越婢汤医案中,急性肾小球肾炎引起的水肿(实证)可用麻黄。从临床安全性的角度考虑,仲景曰: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其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脉的紧张度(紧的程度)不够时使用麻黄可能导致病人心率过速,过于亢奋。

桂枝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桂枝可用来治疗心悸。治疗心悸时有以下临床表现可以用桂枝:1.症状上表现出虚寒2.脉象不一定是缓脉,也可能出现促脉或结代脉。注意:若脉促舌红,则不宜用桂枝。临床上需要注意看具体的证型情况,不能胡乱套用!朱良春的《用药经验集》中提到桂枝还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具体使用时需要辩证。

紫苏

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治呕吐,安胎

紫苏有抗过敏性,可用于妊娠湿疹。临床上为某些病人开动物类药材如五灵脂、蚕沙等易引起病人过敏,如果担心病人存在过敏史可在辩证基础上配伍紫苏。另外紫苏虽味辛温,但可清热利咽,治慢性咽喉炎。

香薷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香薷性辛微温,可用于解暑,解暑药中配伍香薷原因在于暑必夹湿,香薷性辛微温,可借其辛散之性散在里之湿。香薷可用来治疗皮肤病,白癜风病程较长,较难治疗,香薷有控制白癜风的作用。(借鉴于禤国维教授的用药经验)

荆芥

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荆芥炒炭可止血,在《傅青主女科》中提出不炒炭也可止血,另外荆芥本身还有调理月经的功效。荆芥有祛湿之功,外感夹湿证可以加一点荆芥增强疗效。

防风

祛风止痉,解毒,止泻,胜湿止痛

防风可以治疗毒证。临床上用附子、乌头这类有毒性的药物可用防风来解毒,该方面功效和甘草类似。

防风为风药,风中之润剂,叶天士曾用防风替换补中益气汤中的升麻,内含痛泻要方(陈皮、白芍、白术、防风)的思路,体现了风药可升阳止泻的作用。

羌活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羌活的止痒效果比防风、荆芥强。临床上用羌活止痛时,不必太过拘泥于上半身,全身均可用。羌活属于伞形科,伞形科植物多含挥发油,多有辛散效果。羌活的挥发油可进入人体“血脑屏障”,通过活血而止痛,可治疗头痛。

川芎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川芎的挥发油可进入“血脑屏障”起活血安神作用——酸枣仁汤。

川芎配茯苓,治湿瘀互结的常用药对。

知母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知母属于百合科,百合科植物可安神,如知母,百合等。

白芷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白芷可用于治痤疮,带下,也可用于止泻、止痛,配合当归芍药散治疗痛经,亦可通过配伍治疗幽门螺旋杆菌,寒邪湿邪导致的胃痛。排脓,消痈肿的药如薏苡仁,黄芪,重楼,天花粉等有一定的抗癌的效果。

细辛

散寒解表,祛风止痛,通鼻窍,温肺化饮

属马兜铃科,临床上马兜铃科的药存在较大争议,应谨慎对待。古人曾言“细辛不过钱”,在临床使用上还是要注意安全。

辛凉解表

薄荷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疏行肝气

薄荷、桑叶、菊花均有清风热,疏肝之功,治疗风温在表时也可从疏肝角度入手。薄荷利咽开窍,配伍荷叶治湿热蒙窍,除湿开窍。

蝉蜕

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解痉

易被外部环境影响的失眠或睡眠质量不佳往往与风有关,蝉蜕可治疗因风邪扰动所导致的失眠。蝉蜕属于动物药,使用时注意应加一些抗过敏的药材,如紫苏。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属于毛茛科植物的中药一般具有止痛效果,如升麻,附子,黄连。葛根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可治月经不调,豆科植物类药物如葛根,补骨脂,葫芦巴,骨碎补,决明子,黄芪等,对女性月经、不孕不育等问题具有调节作用。有生津效果,可治疗消渴(糖尿病)。张锡纯在玉液汤中大剂量使用葛根,起到一定降糖作用。淡豆豉解表,除烦豆科类药物亦可治糖尿病,消渴。木贼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多用于眼病,但以退翳的思维在内科中可用于治疗炎症性息肉,二者皆属于局部炎症导致组织液渗出产生实质性物质的疾病。在辩证基础上加木贼草,谷精草,密蒙花等明目退翳的药对治疗炎症性息肉可提高疗效。

清热泻火

石膏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矿物药含钙离子,有松弛骨骼肌的效果,故有解肌作用。石膏外用敛疮生肌时易引发感染,不建议外用。白虎汤用粳米的另一作用在于提高石膏的溶解度,提高疗效。

芦根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大剂量芦根予孕妇,可用于止呕。千金苇茎汤可作为免疫靶向药物治疗肺痈、肺癌。

天花粉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孕妇慎用。可用于消渴,郁证。解郁,疏通经络。

淡竹叶

清热除烦,通利小便

有美白效果,可治疗皮肤病后遗症

夏枯草

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可治疗由肝火旺引起的一系列病症,一般可治疗脓肿的药物都可用于抗癌。荷叶清热解暑鲜荷叶有吸油脂的效果,可用于降血脂。性偏凉,大量使用会有滑肠的效果。

清热燥湿

黄连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在“三黄”中苦寒性最强,可抑制胃酸,如左金丸治疗呃逆嗳酸。蚕豆病不能用黄连。铁剂必须与胃酸产生反应方有效果,故使用铁剂时不能与黄连、海螵鞘、瓦楞子同用。

二妙散,四妙散加黄连可提高疗效。

黄芩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芩的清热作用偏向于向外透发里热。

黄芩虽为安胎圣药,但脾虚明显的孕妇慎用黄芩。

黄柏

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可用于治疗厥阴热证,如乌梅丸。

入肝可降相火——封髓丹清虚火常与白头翁同用。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白头翁治疗肝火旺,易生气,熬夜而致的两鬓发白。提示:头发白不一定是肾虚。

清热解毒

连翘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连翘入心,安神,为疮家圣药,治疗热入营血的失眠症。加味连翘,可防治热邪逆传心包。漏芦清热解毒,消痈肿,通经下乳配合羌活,独活,徐长卿等祛风湿药,治疗经络不通导致的肥厚性皮损。

蒲公英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

可治疗肝胃不和引起的气滞兼便秘。当病人有阳明病症状,同时脉又不似典型的阳明洪大脉象时,蒲公英可用来通便。

土茯苓

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可治梅毒,抗癌,排湿毒,肾毒,皮肤毒。

败酱草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可治疗热毒症的咽喉炎、梅核气白蔹清热解毒,生肌敛疮打粉外用治疗痤疮

射干

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射干治疗咽喉炎时,看到咽喉有泡,判断湿热在上焦即可用。尤其是有红肿如急喉风、急性咽喉炎,用大量射干疗效显著。

马勃

清肺利咽,止血

相比射干利咽效果弱,可用于治疗慢性咽喉炎。

马齿苋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

用于湿疹等皮肤病、止痒,常与野菊花、益母草、苦参等同用治疗热象明显的病症。

马齿苋具有避光性,注意内服时尽量避光,夜间服用,(白芷也注意避光)否则有光敏性皮炎的患者可能会加重。

鸦胆子

清热解毒,截疟,止痢;外用腐蚀赘疣

有毒,外用为主,有一定抗癌功效,张锡纯曾用其治疗“肠中腐烂,所下之物,色臭腐败”的痢疾,看症状也可能是肠癌一类。

清虚热

青蒿

除骨蒸,清虚热,解暑热,截疟

入血分,可治疗急性湿疹,乙肝,去肝经与血分的湿热。在湿热层次上,其效果约同于柴胡加荆芥。

地骨皮

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地骨皮是枸杞的根,有润肤作用,清虚热时外用、内服均可。

配伍薏苡仁有润肤作用

清热凉血

生地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性润,有滑肠功效,大剂量服用可能会腹泻。大剂量使用可治疗精神烦躁的症状,如犀角地黄汤,百合地黄汤。

可清润滋阴而止关节痛,配伍白薇通经络加强止痛效果。

赤芍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大剂量赤芍(g以上)可降胆红素,治疗肝胆血热,阳黄,胆红素血症导致的皮肤瘙痒。

攻下药

大黄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

以清热解毒为主,刺激肠道而通便。有类雌激素作用,大黄磨粉外用可治疗痤疮。

芒硝

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

芒硝吸水性强,与车前子有类似之处。将水吸到大肠,达到软坚而泻下的作用。

芒硝所致的泄泻属于容量性泄泻,又称渗透性泄泻,应注意不能长期服用。

本次的经方班讲座就到此落下帷幕啦

相信在场的小伙伴们都学到了很多呢

想知道经方班的后续情况吗

那么请继续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gujingcaoa.com/gnzz/57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谷精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