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偏性(即性能)不如中药显著。中药的偏性强,用药正确时效果突出,而用药不当时,也容易出现一些毒副反应。食物除供给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外,也会因食物的性能作用不同程度地对机体的阴阳平衡和生理功能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因食物需经常食用,日积月累,量变到质变,一些不利的影响日渐显现。因此,常人应对食物的性味、功效等进行了解,并辨识体质后选择性食用,而对患者则应按其病情辨证施膳。
食物既是人体生存的需求,亦是促进人体健康的物质保证,根据药食同源原理,食物在性能的表达、功效的归纳、药理及使用注意上与中药类似,可按性味、归经、功效、药理及使用注意等来指导应用。
食物类原料包括粮食类、蔬菜类、野菜类、食用菌类、果品类、禽肉类、畜肉类、奶蛋类、水产类、调味品及其他佐料等,是中医药膳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料。
一、粮食类:粮食类多为植物的种仁,中医常以“五谷”概称。对“五谷”解释古代有不同之意,《周礼·职方氏》曰“黍、稷、菽、麦、稻”,《素问·金匮真言论》中“五谷”指“麦、麻、稷、稻、豆”,现代认为“五谷”为谷物豆类粮食作物的总称。
谷物类主要是指粳米、糯米、小麦、大麦、荞麦、高粱、粟米、玉米等,是我国人民的主食,我国北方居民以小麦为主,南方以大米为主。谷物类在我国居民膳食构成比为49.7%,在食物供给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人体热量和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供应人体50%~70%的热量,50%~55%的蛋白质,谷物类还富含碳水化合物,B族维生素,矿物质钙、磷、铁、铜等。
豆类品种繁多,根据其营养成分的含量,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大豆类:黄大豆、黑大豆、绿豆等;另一类是其他豆类:豌豆、蚕豆、豇豆等。另大豆及其他豆类为原料生产的豆类食物称为豆制品,如豆腐等。
大豆含有35%~40%蛋白质,是植物性食品中含蛋白质最多的食品,它们的必需氨基酸组成除含硫氨基酸略偏低外,其他与动物蛋白相似。氨基酸组成接近人体需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故大豆蛋白为优质蛋白,且大豆蛋白富含谷物类蛋白质较为缺乏的赖氨酸,其含量是谷物类的2.5倍,是与谷类蛋白质互补的天然理想食品;其他豆类蛋白质含量虽低于大豆类,一般也在20%~30%。
大豆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胆固醇和软化血管的作用,且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对增进和改善大脑功能有重要作用。大豆油是我国居民重要的食用油、其他豆类脂肪含量仅为1%左右。
谷物类大多数性平、味甘,具有益胃健脾、扶助正气之功效;少数性偏寒(如荞麦)或偏温(如糯米、高粱)。多数豆类性平、味甘,具有补益气血、利水解毒之功效。
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说明:文章内容摘自《中医药膳学》紫薇天枢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gujingcaoa.com/hxcf/5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