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名家
百人百幅典藏计划
一种向死而生的分裂,一种不息的理想主义火焰——张兰坡
★
★★★
★
张兰坡/zhanglanpo
硕士研究生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
高校教师
分裂与统一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张兰坡的作品,那我想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水之静美实在是再贴切不过。
如果了解和欣赏过他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内在时时刻刻运行着的自我裂变,一种对生活安逸现状的不甘,一种高洁灵魂的自我救赎。
而这些分裂是以一种灰度和破碎与极端庞大和渺小的形式呈现出来。
包括但不限于他作品中用极具死亡意味的骨灰作为创作素材,看似零碎破裂的意象组合,以及呈现不断扩张、弥漫和收缩的构图。
而也正是这些分裂,才衍生出了属于张兰坡的独立的精神世界和创作空间。
张兰坡摄影作品
张兰坡不相信宗教,因为在他看来:
“许多宗教都有着一穿到底的漏洞,而宗教本质也是人类对某种权或利的自我加持的渴望,从自我激励、抱团取暖到党同伐异,不过一步之遥。比宗教更可怕的是权力的宗教化,因为它无远弗界。”
他也不去尝试看透生死,他说:
“我无法做到死无可恋。不过是自己生死观的一些改变影响着我看问题时的开度,就像号角的开口大小和边缘弧度的扩展。
至于说怎么看待人的一生,这个题目有点大,我也没有能力说清楚。一个感受就是:因为生命长度有限并且无法重来,从更大的时空上来看,无论你怎么度过,你都会后悔。人生和摄影有一个相似的特点,都是只呈现过去,而过去无法重来。”
正如他自己所言:
“我时常感觉到自己有些分裂,不是外表和内心的分裂,而是性格内在的分裂,但是分裂会让作品丰富。”
张兰坡摄影作品
张兰坡作品《立约记》
“翻开圣经随处可见,人类从蛮荒时代开始就有为万物建立各种禁忌与规矩的需求和野心。对于那些怀疑和违背者,最直接的对策就是惩戒和杀戮。
从远古部落,到可以想见的未来,全世界充斥着层出不穷密如蛛网的各种‘旧约’与‘新约’。这些新旧约大部分源于顶层设计,既有物悲其类的保护,又含党同伐异的践踏。
在《立约记》中,我想表现,那些在立约的阴影庇护下,如草芥般荧灭的生命。”
张兰坡油画作品
一个人的战争
管中窥豹,我们轻易地就会发现在他这些看似晦暗和撕裂的创作之后,是一种对于终极命题执着而孜孜不倦的追问,也是一种灼热的充斥着理想主义情怀的生命态度。
消极却理想化,于悲观之中迸发出积极的人生态度,矛盾而统一。张兰坡就像是一名消极的乐观主义者。一半是无时无刻不在暗流涌动着的思想的苦海,一半是烈烈燃烧着的生命和理想主义的火焰。
最终在恒久的斗争和较量中达成了和谐,这一种“向死而生”的力量,让他成为了一个谦和而坚毅,悲悯而勇敢的人。
这个过程大概是一场只有他自己一个人参与的战争。他的作品就是那些内在战争所留下的硝烟和战场。
张兰坡油画作品
这场战争从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徐徐展开了:
“因为父母工作的变动,我从北到南大小换住过好几个城市。一方面,我慢慢观察到作为一个插班生,新班级里的其它同学对灌输给他们的观念和未来都有一种很自然的笃信,而我总有一种莫名的飘忽感和怀疑。另一方面定期的三天两夜绿皮火车的探亲旅程,让我很早就萌发了对事物的比例和时空明灭的好奇。
更重要的是,多年的迁徙生活让我遇到了许多令人敬佩的人,他们的悲悯、果敢、坚毅和隐忍都持续地给我力量。”
张兰坡应该是很早就意识到一切手段都是为创作内核而服务的。
因为作为一名美术专业出身的创作者,
为了更具临场感的再现出他的“战场”,
张兰坡在绘画以外还选择了摄影。
张兰坡摄影作品
张兰坡摄影作品
《龙袍》
该系列作品由骨灰构成。我一直好奇的是历史上民众与帝王之间的伴生关系,古今中外不乏这样的事例:民众会因为统治自己的暴君比其他暴君更加残暴而引以为傲,一方面在肉体上不甘为牛马,另一方面在精神上又甘愿彼此加持。
帝王与人民的关系非常复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民众养一方君。任何一块疆域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以及种族进化繁衍过程所经历的顺境逆境都深深地塑造着这块土地上的民族性格,所以从根源上讲,来自民众的帝王正是当地民众集体人格的个体缩影。
他们彼此滋养又彼此毒害;彼此依赖又彼此猜忌;彼此伴生又彼此埋葬。那些千工万线的龙袍里面编织着恐惧与崇拜、践踏与共谋、自惭与自欺。彼此影射、彼此激励,互为表里、互为因果。皇帝新衣的背后永远不缺共谋与默契。
中国摄影名家百人百幅典藏计划
张兰坡入选作品
《曙光》
奔跑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如果步伐和地球的自转一样快,那么在天黑之前,总能见到厚幕般的天空底端有一剑横劈的霞光,永不消褪。它扫亮一切向西的尖端,将时间凝固。
夕照和曙光有区别吗?
在晨昏线上晨昏颠倒,进退难辨。
连不期而至黑夜都是那么相似。
路上的人们在一线曙光里南来北往,东成西就,击鼓传花,吹灯上床。
在作品中我用摄影将这些充草的标本凝固在永远的曙光中。
张兰坡摄影作品
《巨人传》
系列一
我构建了一根巨大权杖,它由缴获的美军炮管、庙顶经幢、欢喜金刚共同组成。从洞口最光明之处斜插进来。我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gujingcaoa.com/zpjs/8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