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就曾经说过,一首诗其实就是一个故事,每首诗后面都会有一个或悲伤、或喜悦、或淡然、或惆怅的故事情节。今天就说一个悲剧故事。据有关史料记载,西晋时期,有个富可敌国的大富豪,名叫石崇。石崇有个爱妾绿珠,她不仅长得十分美艳,而且能歌善舞,尤其擅长吹笛子。当时,赵王司马伦设计诛杀了祸国殃民的贾皇后,自称相国,专擅朝政。石崇与潘岳等谋划规劝淮南王司马允、齐王司马冏倚靠司马伦,这一谋划正在筹划阶段尚未实行。司马伦有个很宠幸的近臣孙秀,家世寒微,与司马冏结仇,得司马伦赏识后,又向石崇索要绿珠,意图占为己有,石崇当然不答应。于是,孙秀就撺掇司马伦杀石崇,石崇的家中老小共十五人被处死。武士到石崇府邸逮捕他时,石崇对爱妾绿珠说:“我现在因为你而获罪。”绿珠边哭边说:“我当效死在大人面前。”随即投身楼下而死。
石崇既是西晋时首屈一指的豪富,又是当时比较有实权的官僚,官至侍中,以劫掠客商致富。他曾与贵戚王恺、羊琇等争侈斗富,从无败绩。石崇生活非常奢侈,在其鼎盛时期,开始在洛阳西北城外大兴土木,营造别墅,这个别墅的名字就叫做金谷园。别墅占地面积极大,“依邙山、临谷涧”。此园随地势筑台凿地,楼台亭阁,池沼碧波,交辉掩映,茂树郁郁,修竹亭亭,百花竞艳,整座花园犹如天宫琼宇,富丽奢华,极一时之盛。后来,因为绿珠的缘故,石崇被赵王司马伦和孙秀合伙设计杀害,石崇的家产也被朝廷没收。从此以后,繁华的金谷园便一天天败落荒废了。杜牧35岁那年春天,时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洛阳,路过金谷园,面对荒园,即景生情,生出无限感慨,写下了一首咏春吊古之作《金谷园》。诗作原文如下: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
这首诗的大意是:繁华的往事已随着香尘散尽,没能够留下半点踪迹。如茵的春草年年自绿,流水无情地悄悄逝去。日暮黄昏时分,鸟儿在东风里发出声声哀鸣,似在叹怨。飘飞的落花,无依无凭,就好像那坠楼的佳人。
杜牧这首《金谷园》是一首伤春吊古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即景生情诗。整首诗先写金谷园昔日的繁华,今已不见;再写人事虽非,风景不殊;随后即景生情,听到啼鸟声声似在哀怨;最后看到落花满地,想起当年坠楼自尽的石崇爱妾绿珠。清晰地描绘了金谷园繁华已逝、物是人非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自己的同情和惋惜之情。全诗句句写景,层层深入,景中有人,景中寓情,比喻贴切,自然流畅,抒情哀婉,意味隽永,蝉联而下,浑然一体,通过对金谷园的败落荒芜、啼鸟哀怨、落花飘坠等凄凉景色的描写,极力渲染美人绿珠的悲惨命运,抒发了自己对绿珠的深切同情和哀悼。特别是诗中末句:“落花犹似堕楼人”喻意精切,以花喻人,用“落花”来比喻“坠楼人”,花也是人,人也是花,合成一个凄迷的意境,贴切自然,余味深长。